清淨、平等、覺

Monday, October 30, 2006

薩迦派祖師毘瓦巴尊者

薩迦派印度祖師毘瓦巴,道果法的傳承持有者,具大神通,傳說中令太陽七天不落地。

三本尊合一護法

金剛手菩薩、馬頭明王以及大鵬鳥三本尊合為一身之護法尊。

穢跡金剛



烏芻瑟摩明王,也名烏樞沙摩明王,也就是很有名的穢跡金剛明王,其實他也就是愛染金剛王的異名。他的法門就是以觀欲火化為智慧火而去除愛染,因而作忿怒形。穢跡金剛的本尊佛經上沒有確定,有說是釋迦佛、不空成就佛多種說法,法門也有很多,但在楞嚴經裡則確定是以觀淫欲火而解脫身結。
穢跡金剛梵名為烏丘瑟瑪 (Uchusmarn) 別名為火頭金剛、不壞金剛、不淨金剛,愛觸金剛或大權力士神王佛等,其本誓為跂盡一切的不淨。
依穢跡金剛經的記 載,茲節錄如下「如來愍諸大眾,即以大遍知神力,隨左心化出不壞金剛,即於眾中從座而起,白大眾言 : 「我有大神咒能取彼梵王,作是語已,即於大眾之中顯大神通。變此三千大千世界,六返震動,天宮、龍宮、諸鬼神宮,悉皆崩摧。即自騰身至梵王所,以指指之,其彼醜穢之物變為大地,爾時金剛至彼報言 : 「 汝大愚癡,我如來欲涅槃,汝何不去耶,以金剛不壞之力,微以指之,梵王發心,至如來所 」」。
此明王形像有多種,如二臂、四臂、六臂及八臂像等,但普通都以四臂像為最 多,在醜穢金剛明王經內曰:「大威力穢跡金剛明主大忿怒、形目赤色,全身青黑 色,發出火焰,有四臂、右上手執劍,次手執絹索,左上手執打車棒,次手執三鈷叉器,杖上亦發出火焰
凡持誦明王之神咒去,可得其大功德德,不但可以得到除病、敬愛、避難、受福、敵伏等大利益,更可防禦枯木精、惡鬼、毒、沖煞、惡符咒、犯太歲、住所不清敬等諸障礙。 烏樞沙摩,梵名 Ucchusma。又作烏芻沙摩明王、烏芻瑟摩明王。意譯為不潔淨、除穢焚燒、穢惡。為密教與禪宗寺院中所安置的忿怒尊之一。又稱穢跡金剛、受觸金剛、火頭金剛、不淨金剛、廁神。即北方羯磨部之教令輪身,為五大明王之一。此尊具有轉不淨為清淨之德,故佛教界置於廁中祭祀。此尊以深淨大悲,不避穢觸,以大威光,猶如猛火,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故亦稱除穢金剛。
  關於此尊的本地,諸經論有釋迦佛、不空成就佛、不動明王、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等異說,故或謂其與五大明王之一的金剛夜叉明王(亦為不空成就佛的教令輪身)同體。其形像亦有二臂忿怒形、四臂忿怒形、四臂端正形、三目六臂形、三目八臂忿怒形等類。然一般多採《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卷上所說,即︰四臂,忿怒形,目赤色,通身青黑色,遍體起火焰,右上手執劍,下手持罥索;左上手持打車棒,下手執三股叉,一一器杖皆起火焰。此尊之三昧耶形是三股杵、獨股、劍、索、棒等。其形呈忿怒相,由諸毛孔流出火焰。若據陀羅尼集經卷九所載,則非忿怒之形,臂之器杖亦有別。此外,餘經所載,更有異形。
  據《慧琳音義》卷卅六所載,此尊具深淨大悲,不避穢觸,為救護眾生,以如猛火般的大威光,燒除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又以此明王為本尊的修法稱烏樞沙摩法,多用於祈求生產平安或祛除生產時的不淨,若欲驅逐毒蛇、惡鬼等,亦可修此法。

Sunday, October 29, 2006

第三世宗薩欽哲仁波切


第三世宗薩欽哲仁波切,宗薩欽哲確吉羅卓轉世之一,第二世敦珠法王之孫子,其父為寧瑪著名上師瑜伽士董謝聽列仁波切,根本上師為頂果欽哲仁波切暨第二世敦珠法王無畏金剛智,此世之宗薩欽哲仁波切以拍電影推廣佛法聞名於世,「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與魔術師」等均廣為世人所知悉。

晉美彭措法王

晉美彭措法王(上師如意寶)手捧其前世上師麥彭仁波切(米滂仁波切)塑像,法王前世為大伏藏師列繞郎巴,為麥彭仁波切之心子。

Monday, October 23, 2006

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佛又名琉璃光佛,於東方淨琉璃光淨土,為大醫王佛,發十二誓願,十二願王,治無明之瘋疾,具法身佛相身藍琉璃寶色跏趺蓮花月輪上。右手持藥珂子﹝藏音:阿如拉,意為藥王﹞連枝帶葉,左手定印托缽,缽中蓄滿甘露,身著三法衣,誓願救度病苦眾生,藥師七佛為伴,有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為左右脅侍。

Saturday, October 21, 2006

獅吼觀音


無量慈悲觀世音
遊戲自在坐白獅

具足大力勝魔鬼
降伏龍王世間尊
若能虔心誦其咒
障礙疾病皆消滅
我以最上至誠心
獅吼觀音我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我至高無上不可變動究竟本來一切傳承自性上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rsday, October 19, 2006

阿底峽尊者


尊者的弟子請問尊者

如果尊者圓寂後如何修行

尊者言:
「打從內心,捨棄此生」

Monday, October 16, 2006

中陰文武百尊


中陰出現百尊佛
皆由自性自湧現
暴風閃電轟電聲
烈火強光難近身
熟悉諸尊安心抱
遠離生死得自在

如我蓮師像


此乃西藏第一座佛寺
桑耶寺內之蓮師像
由蓮華生大士親自塑像開光
並當場宣示
見此像如同親見我蓮師

第四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釋迦牟尼親授記
殊勝禪定如彌勒
蓮華生佛之德童
噶瑪巴佛之心子
利美運動三怙主
五巨寶藏傳承王
心與虛空並無二
萬事萬物非實存
我願心離一切相
如同蔣貢康楚尊

Monday, October 09, 2006

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梵名"閻魔德迦",藏語為"多吉久謝",意為"怖畏金剛",漢譯大威德明王。 藏密視為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各派均修其法,格魯巴和薩迦巴尤為重視。 大威德金剛怖畏,九頭三十六臂十六足,有一對銳角,戴寶冠,髮分五髻, 貌微忿怒顰眉。右角根下有三忿怒面,諸面皆三目圓睜、捲舌、獠牙、露齒、 怒髮上沖,鬚眉如火熾燃、以黑蛇為絡腋,五十新人首為項鍊, 六骨瓔珞一切骨飾為嚴,身腹巨大而裸體,以屈右展左姿態威立。 末法時眾生怠多智小,不護誓句戒律,不信上師及道伴,謗法慢大, 墮惡見溝,酖醉五欲,福薄壽短。精靈、起屍閻王、嘛摩及邪引中斷鬼紛如雨降之極惡時, 能奉威德金剛怖畏為本尊,堅固中修此相應,不為上述之一切緣所撓,至尊妙音必隨護持, 垂賜福慧,增上義利最大。三十四臂,加身、語、意、表菩薩佛的三十七道品,即八正道、四念柱、四神足、四正斷、 五根、五少威和七覺支。三十四手均持物,右手由上而下分別持:高揚、月刀、白筒、杵、 勾刀、標槍、月斧、劍、箭、勾刀、棒、人骨杖、法輪、金剛杵、椎、匕首、手鼓;左手自 上而下分別持:象皮、人骨碗、天王頭、藤牌、鮮左腿、長繩、弓、人腸、鈴、鮮左臂、 喪布、三尖矛、爐、顱器、人左臂、軍旗、黑布。擁抱明妃"弱浪瑪"。十六條腿,壓閻王十六面鐵城,亦象徵十六空。右八腿屈,壓八天王,象徵物為男人、水牛、 黃牛、鹿、蛇、狗、綿羊及狐,表八成就;左八腿伸,壓八女明王,象徵物為鷲、梟、鴉、 鸚鵡、鷹、鴨、公雞及雁表八自在清淨。該尊身相寓意總義為:精通三十七道品, 徹悟十六性空,障魔消盡,成就殊勝,得大涅槃。
大威德金剛,梵名"閻魔德迦",藏語為"多吉久謝", 意為"怖畏金剛",漢譯大威德明王。藏密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 各派均修其法,格魯巴和薩迦巴尤為重視。怖畏九頭, 代表九種鎮壓閻王的契經。三睛,意為千里眼,無所不見。 居中頭是黑色,表壓閻王,長兩水牛角,表示兩真二諦;右三頭, 中青、右紅、左黃,象徵著憤怒、權勢、安靜三德能; 左三頭,中白、右灰、左黑灰(死色),表示清淨、死亡、憤怒; 居中再上為紅頭,象徵是吃人夜叉,名"參怖";最高一頭為黃色, 呈現文殊本像,象徵著慈善和平。 髮上指,向佛地之意思。三十四臂,再加身、語、意、 表菩薩佛的三十七道品,即為八正道、四念柱、四神足、四正斷、五根、 五少威和七覺支等。三十四手均都有持物,右手由上而下分別持: 高揚、月刀、白筒、杵、勾刀、標槍、月斧、劍、箭、勾刀、棒、 人骨杖、法輪、金剛杵、椎、匕首、手鼓;左手自上而下分別持:象皮、 人骨碗、天王頭、藤牌、鮮左腿、長繩、弓、人腸、鈴、鮮左臂、 喪布、三尖矛、爐、顱器、人左臂、軍旗、黑布。擁抱著明妃"弱浪瑪"。 十六條腿,壓閻王十六面鐵城,亦象徵十六空相。右八腿屈, 壓八天王,象徵物為男人、水牛、黃牛、鹿、蛇、狗、綿羊及狐, 表示是八成就;左八腿伸,壓八女明王, 象徵物為鷲、梟、鴉、鸚鵡、鷹、鴨、公雞及雁表示八自在清淨 。該尊身相寓意總義為精通三十七道品,徹悟十六性空,障魔消盡, 成就殊勝,得道大涅槃。又稱為閻曼德迦、六足尊、怖畏金剛,俗稱 牛頭明王,藏名多傑吉杰。亦為無上瑜伽部本尊, 藏密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忿怒化現相。格魯派(黃教)之主要的本尊。東 方稱其為大威德明王,是西方蓮華部無量壽佛的忿怒身, 為了解一切眾生的煩惱繫縛的明王。由於本尊威德極大, 能制伏毒龍、斷除諸障,對治閻羅死魔等,因此亦稱降閻魔尊。

寧瑪羅睺羅護法



喇呼拉護法(Rahula)
喇呼拉即羅怙羅,羅睺羅,皆因音譯不同,又稱毗紐天,大遍入護法,遍入者能夠自在攝入五大(地,水,火,風,空),乃甯瑪巴之主要三不共智慧護法之一。
剌呼拉護法呈極度忿怒相,有上中下共九頭,每頭皆三眼,怒目圓睜,胸腹部亦有一面,三目怒睜,最上一頭頂有一鴉頭。
頭戴五骷髏冠,身上臂上有眾多眼睛,有四臂,一對手臂正拉弓搭箭,另一右臂高舉飾有海怪(摩羯)的法杖,另一左臂持一蛇索。下身為綠色盤繞的蛇形。
又名毗紐天摧敵大遍入護法。遍入者能夠自在攝入五大乃寧瑪巴三不共護法之一。
據傳說若干劫前有一位仙人在僻靜的深山修行有相當成就。
國王請其入宮井與妃子四人向其頂禮祈求灌頂朝中奸侫十分妒恨誣,告國王謂仙人與諸妃有染國王一時不察將仙人及四妃驅至荒山以火燒之。
四妃不甘受誣辱,悲憤投火而亡仙人見此慘狀心亦有不甘,一念嗔生遂成為異類。
下體成為龍身、上身則為人身有九頭各具三眼。而全身滿布眼睛成為最嚴厲之護法,四妃為其眷屬
其尊身如黑煙有九首、下三首:中面黑色、兩旁藍色。中三首:中面藍色、右黑、左紅;上三首:中面白色、右藍、左紅頂有鴉首。
四臂前二手張弓作射箭狀;右二手執海怪杖上揚、左二手執蛇繩。

威猛蓮師


蓮華生大士為降伏外道有情及諸魔障
所示現的威猛尊
身掛二十一個濕人頭
右手高舉持金剛杵
左手外伸持九頭蝎
三眼圓睜外突
腳踩美裸女身
無比灼熱烈火
轟轟巨雷隨身

紫瑪護法


藏傳佛教寧瑪巴之不共護法
相傳是觀世音菩薩之忿怒尊
馬頭金剛所化現
非普通之護法神
具大威猛大慈悲

Sunday, October 08, 2006

普巴金剛


普巴金剛
普巴二字為藏語,其義為橛,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剛橛」之稱,而今通稱為普巴杵。
藏人傳說,古時有一大力鬼神「麻當魯扎」具三頭六臂四族二翅,住於屍陀林中,危害三界有情。噶瑪黑魯嘎 (金剛薩埵的忿怒相),為降伏此大力鬼神,乃化身為「普巴金剛」,與此大力鬼神同一形相,具大威神力,終將大力鬼神及一切魔眾摧伏。
本尊身黑藍色,具有三頭、三目、六手,背後生雙翼,如劍銳利,頸掛三串人首髮,面塗三色,表三毒清淨,頭戴五骷冠,表示以五方佛的智慧作頭上裝飾,身披象皮-表降伏愚癡、人皮-表降伏貪愛,若虎皮裙-表降伏嗔恨。右二足踏男魔之背,左二足踏女魔之胸,表降服四魔,安住於般若智燄之中。頸上蛇飾表本尊具足降伏龍族,能統治一切之威力。
右頭白色表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剛,為諸佛身的代表。左頭紅色表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的忿怒相-馬頭明王,為諸佛語的代表。中間藍色表大勢至菩薩的忿怒相-金剛手菩薩,為諸佛意的代表。
具有六手,右第一手執天鐵製九股金剛杵 (鐵表忿怒,九股表三界九乘一切眾生)。右第二手執金製五股金剛杵 (金表喜樂,五股表轉五毒成五智)。左第一手執般若智燄(表燃燒一切苦惱)。左第二手執三叉戢(藏名 : 卡章嘎,表盡攝三界空行母)。原二合掌捧單面金剛橛 (表淨除一切煩惱魔障)。
佛母名洛格津母,身淺藍,右執鄔婆羅華 (亦有傳承持天杖者),左擎盈血顱器,五手印飾,腰繫豹皮裙,與父佛現雙運大樂相。
「普」字表空性之義,「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與智慧結合成不二體性。普巴法的修持,在於斷除一切自我之貪執,消除內心之恐懼,如此,才能瞭解法界性,亦即不在於降伏外在之物,而是在於對自己內心本性的了悟。
普巴金剛為瑪哈瑜珈八部中事業部之本尊,是金剛薩埵的忿怒尊,具三面、六臂、四足。身深藍色,精壯威猛,又名金剛童子。
  常持普巴咒,外可摧伏三災八難,內可斷除潛藏的我執及莫名的恐懼,令空性與智慧自然結合,大樂與本明任運生起。

紅閻摩敵

大智文殊菩薩
忿怒相之一
紅閻摩敵

Thursday, October 05, 2006

第二世宗薩欽哲仁波切


文殊化身蔣揚僧
貝瑪拉密札尊者
大圓滿法咕嚕寶
四大教派傳承王
蔣揚事業宗薩主
確吉羅卓我頂禮
願我智慧同文殊
湯杰東巴離輪迴

大寶法王與貢噶仁波切


與觀音無二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與他的上師之一,第九世的貢噶仁波切,合影珍貴照片。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噶舉派喇嘛

前排坐著的二位,左手邊戴眼鏡是十六世大寶法王四大法子之一的第十二世大司徒仁波切,右手邊的是行密勒苦行的第一世卡盧仁波切,相傳是蔣貢康楚仁波切之事業轉世,後排中間最高的是噶舉父子傳承與金剛薩埵無別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年巴仁波切右邊的是第九世創古仁波切,年巴仁波切左手邊的是第三世的天噶仁波切以及第二世的波卡仁波切。

Tuesday, October 03, 2006

黑文殊菩薩

黑文殊菩薩 身黑色,忿怒堪值怖畏。三目約略泛紅,獠牙切齒且捲舌怒,頭髮頂門捆搏。右臂持劍火熾燃,擊打魔障。左臂經卷心間執持。右足曲左伸出,火堆熾燃之中坐居。不為蠱毒忿怒刺扎、歹病所感染之疫癘、大魑魅不饒益顧慮、惡魔類悉滅﹔年月日及惡劣星宿、僧團之主官、人類軍官所造作、地不馴經灌頂候痊癒增效力﹔黃昏之去留、屍煞等邪氣之屬、不淨之劣兆、瘟毒疔瘡等,凶地挖掘、樹妖砍伐、碎石粉碎、碉樓之新起造、舊屋敲毀、甚至為婦女所殺之劣食及,不可購而購等恐怖諸凡計慮。
黑文殊現極忿怒相,一面二臂,右手執智慧火劍,高舉空中,滅盡諸魔障。左手執持般若八千頌於心前。頭髮一半挽髻於頂,一半髮絲垂掛覆蓋上身。巨腹下垂,披著虎皮下裙,頭戴五骷髏佛冠,以五十鮮濕人頭為項鬘。三眼紅而圓(擠向中間而怒視),右足屈左足伸,站立於熾盛火焰當中。
  文殊是諸佛之智慧所化現,是智慧的本尊。文殊菩薩的藏語稱作「蔣貝揚」,妙吉祥、妙音的意思。在藏傳佛教裡,文殊菩薩乃諸佛之智慧所化,觀音菩薩乃諸佛之慈悲所化,金剛手菩薩乃諸佛之力量所化,所以他們三位菩薩即諸佛的智慧、慈悲及力量,合稱為「三部主」。在漢傳佛教裡,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與毘盧遮那佛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文殊師利是梵語Manjushri的音譯,在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或稱為曼殊室利,簡稱文殊,意譯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他是舍衛國婆羅門梵德長者之子,出世時有許多瑞相,相貌莊嚴,具三十二相。成道後的文殊,為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眾菩薩中堪稱第一,所以尊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佛陀曾說,在過去世中,文殊菩薩曾經傳授佛法給他,因此,文殊菩薩又被人稱作「三世覺母」。而在諸多經典中,則推崇文殊為諸佛之師。事實上,文殊菩薩在過去世早就成佛,如在《首楞嚴三昧經》中的「龍種上尊王如來」,在《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中的「普明佛」,都是指文殊菩薩。
在藏傳佛教裡,文殊菩薩有許多種化身,常見的有紅黃文殊、孺童文殊、五字文殊、白文殊及黑文殊等五尊,合稱為「五文殊」。五文殊雖同為文殊大士,但其佛部及化身各有不同,而且亦各有不同之殊勝利益。
  紅黃文殊法門除了開啟智慧以外,亦有懷攝之作用。孺童文殊是大威德金剛心內的文殊化身。五字文殊法門對證悟空性特別有幫助。白文殊法門除了開啟智慧以外,也特別利於生出菩提心。黑文殊除了開啟智慧以外,亦是一位消除障礙之本尊。

千手千眼觀世音


大慈大悲觀世音
無量慈悲即自性
千手千眼表無邊
虛空即是法性身
左手持蓮右持珠
清淨光華無等倫
我無他想僅一願
願我慈悲如觀音

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菩薩名號的梵音是 Vajrapani﹐祂乃是三界主﹐為降伏部中最上王。有降伏一切部多祕密之法。在「佛說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中諸如來讚歎金剛手三界主。於如來法末之時。善能調伏一切部多及諸眷屬。衛護正法。

金剛手菩薩藏名『恰那多傑』,為大勢至菩薩的忿怒尊,位居金剛部部主,為統轄一切金剛部的護法及重要本尊。金剛手菩薩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姓尊』,即密宗事部三祜主,分別統領印度、藏地、漢地的佛教事業。此一法門有無邊無量不可思議之功德,並能具足大威權,制伏諸魔障,消滅地水火風空五大所生的一切災難。一切所求無不如願,臨終時直往西方淨土。 金剛手菩薩之功德利益 金剛手菩薩因手持金剛杵而得名,屬金剛部,又稱「大力金剛手」,在修習任何密法前,須先修金剛手,以其能降服魔擾,護持行者之故。 金剛手形相亦有多種,一面二臂三目的金剛手菩薩,身黑藍色,頭戴五骷髏代表五佛五智,髮亦上揚,鬚眉如火,露齒獠牙、舌捲,三紅目圓睜,對三界外道作暴怒狀,右手施期克印執金剛杵,以骨飾、蛇飾為莊嚴,藍鍛與虎皮為裙,雙足右屈左伸,威立在蓮花日輪座上,在般若烈焰中安住,忿怒之相顯現出護持佛法的威力。 金剛手居於北方,為夜叉部主,北方財寶天王毘沙門與眾財神,皆屬其所轄,亦是象頭王、龍王、阿修羅之部尊。 金剛手菩薩為一切金剛護法之部主,輔助阿彌陀佛普渡眾生。修持金剛手菩薩能降服魔擾,護持行者之外,同時還可以平息因觸犯龍王而引發之皮膚病,或土地神祇作祟所引起如痲瘋病,亦或曜羅侯羅散佈如啞口不能言語、瞳孔斜視、羊癲瘋,腦出血,腦血管意外、中風、半身不遂、感覺麻木或大小便失禁等病症。

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梵語「Maitreya Bodhisattva」,音譯「彌勒」,意譯為「無能勝」。有人說彌勒是姓,名字為阿逸多;或有人說,阿逸多是姓,彌勒是名。彌勒菩薩現生於兜率天的兜率內院,將繼釋迦牟尼佛之後遞補佛位。待兜率天壽四千歲滿,彌勒菩薩即將下生人間,現太子身,出家修行,最後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所以世人稱其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過去久遠劫前,在底沙佛住世時,彌勒菩薩與釋迦牟尼佛一同出家修行,當時釋迦牟尼佛尚是菩薩身。但是,因為釋迦牟尼菩薩先彌勒菩薩而發大乘心,願能普度眾生,依著這個因緣,釋迦牟尼菩薩才得以見到底沙佛入火光三昧大放光明,心生大歡喜,而以單腳站立七日,口誦讚佛偈,契入實相真理,所以比彌勒菩薩早至人間成佛度眾。
「慈氏」之名的由來
  彌勒菩薩又被稱為「慈氏」,因為在過去無量無邊阿增祇劫的時候,有一世界名為勝華敷,有佛住世,名字叫做彌勒。當時有一位婆羅門,名為一切智光明,聽到彌勒古佛闡說《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心中信服,便發菩提心,持誦《慈三昧光經》,並誓願將來成佛名字亦叫彌勒。
  一切智光明婆羅門後來出家修行,精進不懈。某一天,值遇洪水暴漲,無法出外乞食,連著七天,不進粒米,生命垂危。當時有一對兔王母子,看到菩薩精進行持,為了護持正法久住,便投身火中,將自己的肉烤熟來供養菩薩。菩薩看到兔王母子捨身為法的精神,非常感動,即說偈言:寧當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噉肉食眾生。
如佛所說行慈者,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
更發誓言,願我生生世世不起殺想,不食眾生肉,直到成佛,將更制斷肉戒。說完後,亦投入火中,與兔王母子共捨命而去。彌勒菩薩對一切眾生不起殺想、不食眾生肉的廣大慈心,即是慈氏之名的由來。

金剛薩埵


























五方五佛總集佛
金剛總持報光身
業障清除最勝尊
金剛薩埵我頂禮

皎白身色喻自性
杵表摧魔鈴表空
天衣寶飾最莊嚴
金剛薩埵我頂禮

中陰百尊上首佛
忿怒寂靜於一身
百字明咒度迷情
金剛薩埵我頂禮

明空覺性本合一
法報化三亦不二
究竟懺悔即解脫
金剛薩埵我頂禮

蓮師與二十五位弟子

上師與弟子的關係是生生世世的,蓮師住世八百年,坐騎天馬,騰空示寂,蓮師的弟子,赤松德贊、移喜措嘉等,為了蓮師珍貴法教,不捨眾生,均轉世再來,或為傳承,或為掘藏,不斷地重覆修習蓮師法要,成就以示眾生,則眾生有感而回頭,身、口、意轉與蓮師不二。

馬頭金剛


藏傳佛教本尊-藏語Yidam,修法重要的本尊,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怒忿化身,具大悲法力又稱馬頭觀音。他很多形象,通常有一或三張馬頭,六只手,四條腿,有時有雙翅。馬頭如轉輪聖王的寶馬,奔馳威伏四方,能降伏惡魔,吃盡無明障礙且發出巨大聲音,能破除一切虛假表相,展示真正自由光明,為密教八大明王之一。
三張馬頭表徵消除一切眾生無明罪障,頭戴五骷髏冠表示五佛法性,雙足右屈左伸表示降伏煩惱魔、蘊魔、天子魔、死魔等四魔之意。主要功德為:降伏羅剎、鬼神、天龍八部之一切魔障, 消無明業障、瘟疫、病苦、免一切惡咒邪法等。

Monday, October 02, 2006

龍欽巴的笑聲


龍欽巴的笑聲

十四世紀西藏的高僧龍欽巴尊者說:

萬事萬物不過出現而已。
圓滿自在,
無關善惡,
無關取捨,
吾人何妨放聲一笑。

——————————
:凡是顯現,都是那同一事物的不同形式,如果你要問:‘那同一事物究竟是什麼?’我只好回答:我不知——因為那根本不是一種事物——但的確,何種事物又不是它的顯現呢?

更奇妙的,這些不同形式的萬事萬物、在它們顯現的同時——無一不本是圓滿而解脫的——既然這樣,你為什麼還要到去尋求解脫?

當我們隨順顯現而不修飾它們——也無造作它們,一切被人為標籤的好醜善惡還有立足之地麼?

所以開懷而笑的,是因為他有那個經驗——經驗之外,還有何物?

快樂的顯現之歌

奇妙呵!
本無根源,
顯現不滅!

雖無形相
遍一切處!

“哎嗎吙!
非人造的,當下覺醒,
就是真正的,普賢,
你從未與此分離,
認出之時,由其自然吧!”


雖無造作
所有任成!

顯現無根源,故為大清淨;
顯現無形相,尋覓亦徒勞;
顯現無造作,無顯無不顯;
無來住去處,如實自解脫。
如是大顯現,阿夥真快樂!

嘉瓦龍欽巴(1308—1363),出生於第五耀宗春二月十日,降生前,其母夢見 獅子眉間放光,照耀三界,降生後,天人為之沐浴,有如釋迦佛出世時之情景。 九歲時,已念誦《般若經二萬頌》一百遍,並深解其義。在修文殊菩薩、不動佛 等本尊時,均能親見,在修妙音佛母法時,得以站在佛母掌心而觀須彌山七日。 後廣泛依止各派上師,於藏地各派,均得領悟。29歲起依止根本上師格瑪然渣, 作極大苦行。在朝拉薩釋迦佛像時,佛像身放金光,佛頂顯現賢劫七佛及諸本尊 護法。朝蓮花生大士像時,親見忿怒蓮師,百部勝士等諸佛菩薩,並得到造論許 可,因此造了《七寶藏》、《四心滴》、《三休息》《三自解脫》等在佛法歷史 上佔有極其重要地位的論著,中興了舊譯寧瑪教法,被稱為第二佛陀。於56歲時, 給共同弟子及不共龍欽心髓弟子分別留下了遺歌後,作法身坐而現圓寂,當時出 現大地震動等甚多神變,遺體放置了二十五天,每天均虹光遍滿,天人降花雨供 養。雖時值隆冬,但地暖冰化,玫瑰花競相開放。荼毗時,大地又震動,空中發 出七次極大聲音,身語意三金剛本性均變為成佛標幟,心舌眼未被燒化,得大舍 利數萬顆,小舍利不計其數,其舍利直至如今都有極大加持,能使隨身帶者不受 天魔惱害。此於曲珠著的《無垢光傳》中廣說。

不動明王


Aryaacalanatha 藏名;卓沃來伏瓦,梵名阿遮羅曩他。
不動明王,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 〝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阿門比佛、寶生佛、毘如遮那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各有三輪身。
中央毘如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梵音是摩訶毘如遮那佛,摩訶譯為大,毘如遮那譯為光明遍照,故中文別稱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表面看來,大日如來,金剛般若蜜多菩薩,不動明王,是三尊不同的個體。而實際上,卻是諸佛總體的身、口、意三密,次等顯現,即身密是大日如來,語密是金剛般若蜜多菩薩,意密是不動明王。即使是大日如來與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祇不過是法身佛與應身佛之不同示現罷了。
密教諸尊,依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之:則大日如來為一切諸尊之總體, 為自性輪身,而此尊為一切諸佛之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 此尊於大日華臺雖久已成佛,而以其本誓之故,現初發心之形, 為如來之童僕而給使諸務,且給使於真言行者,故稱使者。
使者即使役於人之義也。不動使者,不動即使者而非不動者, 不動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是約於胎藏界)。 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 降魔時示現的忿怒身,也是諸佛意的化身。
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 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 在五方佛示現的五大明王中,不動明王居首位。 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 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 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不動明王,為一臉二臂,髮垂披肩,愁眉瞋目,嘴角兩側露出兩虎牙,現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著擺裙,右手持劍,左手提索,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顯示此不動明王更具積極性與行動力。不動明王久以證得大光明遍照,已登大日華臺,因其三昧耶本誓願,而示現初發心時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之童僕,而執行諸務。
不動明王身相亦有二臂,四臂或六臂的, 藏密崇奉的多為二臂像。全身青藍色,表法性不變。 腰圍虎皮裙,三眼紅圓。右眼仰視,表示能捆住天子魔; 左眼俯視,表示燒毀龍魔和非天; 額眼平視,表示降伏夜叉和羅剎。脖子上掛著一條蛇, 表示除根本煩惱之"瞋心”以五骷髏及不動佛為飾,表消除一切惡障。
全身以八大龍王為飾。右手高舉著龍劍,左手拿繫杵的金剛索以勾縛魔。 右腿弓,左屈膝著地,於蓮花月輪寶座上。 修習此尊法,可斷除煩惱所生的一切障礙, 施一切欲求如願,順利修成佛果之道。
而其忿怒相,是大慈悲的顯現,就如同父母對其頑劣不化的子女,以忿怒方法予以調教,其動機是“慈愛”而非毀滅,因此可以說比祥和寂靜之示現,更具慈悲力。右手持的劍,非一般的刀劍,乃是智慧之劍,能斷煩惱之根,左手所提絹索,是用來捆綁一切惡魔,而最大的惡魔,是我執魔也,所以其內在的密意,不在降伏外在的惡魔,而是以智慧力為武器,來降伏自己內在的“魔”。而魔之真實意思應為“磨”,並非一般人口中的魔。“魔”之所以為“磨”,完全是因為執著這個“自我”在作祟,所以一切外在的障礙、痛苦是來自於內在的障礙與執著,只要降伏了內心,則外在的一切將得到淨化。

蓮師咒功德-噶瑪林巴大師掘藏

五濁惡世所有眾生最勝依怙主三世遍智鄔金蓮花生大士心咒“嗡邊渣咕嚕悲瑪悉地吽”的功德及咒語解釋 頂禮上師本尊空行!!  女子依喜措嘉,以外、內、密曼達之供養,請示蓮花生大士:“大阿闍黎蓮花生大士,您對我們西藏的眾生,就今生與來世而言,有著非常廣大的利益。我們非常感恩於如此廣大而且從來沒有過、未來也再不會有的恩德。您的儀軌心要,賜給我的教言,於我是毫無懷疑的。然而未來的眾生內心的想法紛芸、愚痴深重,對於正法心存邪見,特別是對於密咒無上的教法,會產生批評。在那個時候眾生的疾病、苦難、兵燹和武器之災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尤其是在中國、西藏和霍洛這三個地方,就像破裂的螞蟻窩一樣,正是藏胞痛苦的時期。而要改變它的方法蓮師您已開示了很多,但是,因為我們沒有時間修持,或者有的人只興趣微少的修持,值此末法惡世,依此要消除災難是非常困難的。在這樣的時期,若依靠蓮師心咒修法的話,其功德如何呢?為了智慧低下的眾生,請蓮師開示修行是法的功德。”
蓮花生大士開示道:“具信女子,妳所告訴我的非常的正確。未來這樣的時期,此對於眾生暫時與究竟有絕對的利益,無量的要訣、方便法,巖藏在山、水、虛空等等之中,然而惡世的眾生要具足修持這些妙法的因緣是很困難的,這些都是眾生福報衰損的徵兆。這樣的時期這個”班渣咕嚕“的心咒在大聖地、大寺廟、大高山、大河流附近,或者天龍八部和惡魔非常多、非常強大及地方鬼神盤據等等的地方﹔若有著沒有違犯三昧耶戒的瑜伽士,沒有破戒的僧眾,具有信心的居士,具足相好莊嚴的女子等行者發起廣大的菩提心,唸誦百千萬億等咒數的話,其功德和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所處之處的一切疾病、苦災、兵災、武器之災、戰爭、兇年、惡兆全部消除,風調雨順,帶來吉祥與殊勝,而此生、來世和中陰這三個階段,最勝者會親見蓮師,中等的會於靜定中見到蓮師,再次等的會於夢中持續見到蓮師,道諦會一步一步的圓滿,以後到達我蓮花生的拂塵洲(銅色山淨土)與持明、佛父、佛母同處,這是無庸置疑的。”
平時唸誦心咒最少百遍的話,能令人見之歡喜、食物、財物、牛羊等,不勞辛苦,自然而得﹔唸誦千遍或萬遍等的話,可以調伏他人,加持和力量迅速到來﹔唸誦十萬遍或百萬遍等數的話,能夠勾召三界並調伏三界、天魔,使之如僕人一般自動前來協助,四種事業迅速成就,對於利益所有眾生的心願具足無邊的力量﹔唸誦三千萬或七千萬遍等數的話,能與三世諸佛不會分開,與我蓮花生無二無別,可以調伏天龍八部為我護法,可以教導他們,指使他們作諸事業﹔最上等者,可以成就虹光身﹔次等者,臨終能見到母子光明會﹔再次等者,中陰時面見我蓮花生顯現‘現相自解脫’到達拂塵洲(銅色山淨土),利益無邊的眾生。“
依喜措嘉佛母對曰:“大阿闍黎,是的,這樣無量的功德和力量,由您如此廣大的講述,我非常地感恩。為了未來的眾生們,祈請上師解釋此咒語的功德和無邊的力量,賜與簡短的開示。”
再來是大阿闍黎蓮花生大士的教言:“好的,具相女子,‘班渣咕嚕’這個咒語不單是我一個人的精華,為什麼呢?因為本尊四續部及九乘教法、八萬四千等等法之命脈﹔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等等的精華都融合在這咒語上面。其具足的原因如何呢?諦聽並牢記在心裡以唸誦,書寫以弘揚給未來的眾生們。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是身口意最殊勝的精華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是金剛部最殊勝的精華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是寶生部最殊勝的精華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是蓮花部最殊勝的精華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是事業部(羯磨部)最殊勝的精華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是佛部最殊勝的精華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  是五方佛報身圓滿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阿  是法身不變圓滿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是化身蓮師尊前圓滿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是嘿嚕嘎(飲血尊)本尊壇城圓滿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是上師持明本尊壇城圓滿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是空行本尊壇城圓滿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是所有財神及巖藏取者的命脈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是所有護法的命脈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是三傳承(密意/持明/口耳)命脈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是經律二藏的命脈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是論藏和事續部的命脈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是行續部和瑜伽續部的命脈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是瑪哈瑜伽的命脈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是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的命脈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以消除三世一切的罪障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以消除瞋恨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以消除傲慢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以消除貪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可以消除嫉妒所造的一切罪障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以消除煩惱所造的一切罪障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以獲得法報化三身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獲得大圓鏡智(東方不動佛的智慧)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獲得平等性智(南方寶生佛的智慧)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獲妙觀察智(西方阿彌陀佛的智慧)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可得成所作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智慧)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獲得五種本智任運成就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以勾召天、魔、人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以去除食香及火神的障礙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以以去除閻魔及羅剎的障礙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以去除水神及風主的障礙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可以去除夜叉及自在天神的障礙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去除羅喉星燿(致使癲癇)及地主的障礙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以成辦六度波羅密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以成辦一切息災的事業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以成辦一切增益的事業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以成辦一切懷愛的事業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可以成辦所有的事業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以成辦一切誅伏的事業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以去除外道的詛咒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以去除本智天神(耶喜啦)的詛咒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以去除天龍八部的詛咒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以去除世間天的詛咒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可以去除龍和地主的詛咒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以去除天、人、魔的詛咒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以摧滅五毒魔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以摧滅瞋恨的魔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以摧滅傲慢的魔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以摧滅貪的魔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可以摧滅嫉妒的魔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以摧滅天、人、魔三種魔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獲得身、口、意的成就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以獲得本尊寂忿的成就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以獲得持明無上的成就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以獲得空行的成就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可以獲得共與不共的成就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以獲得如願的成就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以到達普賢王如來本初淨土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以到達東方不動佛妙喜世界淨土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以到達南方寶生佛眾寶莊嚴淨土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到達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淨土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生北方不空成就佛無上妙行成就淨土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以到達中央毗盧遮那佛密嚴淨土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嗡阿吽 可以獲得三身持明果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班渣  可以獲得此地持明果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咕嚕  可以獲得壽命自在持明果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貝瑪  可以獲得大手印持明果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悉地  可以獲得任運成就持明果位
嗡阿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吽   可以獲得成熟持明果位
這個咒語唸一次的功德,若比喻為有一個形狀的的實體話,可以裝滿整個南瞻部洲﹔能夠聽到、看到或思惟這個咒語的所有眾生,都可以和持明佛父佛母同處。
“班渣咕嚕”咒語是永不捨棄的真實語。依前面的所言,若所求滿願無法實現的話,我“蓮花生”豈不是捨棄眾生嗎?我是絕對不會捨棄的,所以你們應當依教言來修持。萬一無法唸誦的話,可將咒懸掛起來,被風吹過的眾生都毫無懷疑地可以獲得解脫。或者寫在土、木、石上,開光後置於路邊,一旦見到的疾病及魔障和業障全部消除,此地鬼王、羅剎的路也即斷除。於深藍色的紙上以黃金書寫咒語帶身上保護的話,邪惡的魔障、夜叉等無法加害﹔往後,身體若沒有離開此此咒而火化的話,會出現彩虹環繞,絕對可以到達極樂淨土。書寫和唸誦的話,其功德無邊。
為利益未來的眾生而巖藏,願具足善德之子能逢此法!
三昧耶 慎!慎!慎!對具邪見的就保密 慎!慎!慎!對具足三昧耶戒的則施與 慎!慎!慎!
巖藏取者祖古噶瑪林巴(事業洲)尊者迎請後經筆手書,吉祥,善哉!善哉!願廣利有情!!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本文敘述「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這是開示本來覺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一 敬禮法報化三身,敬禮一切圓證空明覺性之諸佛。   二 我將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它為你真實解說自己的本來覺性。 有幸佛子,諦聽覺照! 三昧耶 嘎嘎嘎  
三 何其奧妙! 娑婆與涅槃同時圓具於一心之內, 它的本性亙古即然,你卻無緣得識。 它空明無染,永世不滅,你卻無緣一睹它的丰釆。 它處處顯現無礙,你卻視而不睹。 因此著文,為解說自己的心性。 若不了解內在自性, 三世諸佛所開示之八萬四千法門, 無人得識其中奧義。 此言不虛,大雄諸佛之密意盡在於此矣! 佛法經典縱然遍滿虛空, 究竟教誨終歸於導入自性的三要訣。 今開顯諸佛自性, 下文解說修持要訣,此法既無前行,也無續修。
四 諦聽! 有幸佛子,諦聽! 常人雖也重視心性的問題,且廣加研究, 對它仍然茫然無知,或落妄見,或入邊見。 乃因彼等未能正視心性之本身, 只知發展為各種哲學觀念及學說, 深奧難解, 使一般人錯失了認識自性的機緣, 以致輪迴流轉於六道三界,受盡諸苦。 由此可知,不覺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謬誤。 縱然聲聞緣覺試由無我的道理深入, 卻無法了解自性之本來面目。 其他行者亦各執一論, 自作纏縛,無緣得見淨光。 聲聞緣覺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別見所障, 中觀派則蔽於真俗二諦的執著, 事乘與瑜伽乘因執著本尊外相而受縛, 大瑜伽(方便父續)及隨瑜伽(般若母續)則因分別空性與覺性為二而生惑, 從不二的究竟義觀之, 他們因分別空覺為二而步入歧途, 唯有先識破空性與覺性不二,方能證入佛性無礙。 由自性觀之,不論凡俗,娑婆與涅槃本來不二, 只因你不斷造作貪瞋諸毒, 故至今仍然流轉於娑婆世界。 因此,暫且放下你現行或未行的佛學法事, 藉今日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的因緣, 你終將明白, 所有佛法都在這無上自性解脫中得以圓滿。 不論你修持何法,均將融入大圓滿的究竟境界。 三昧耶 嘎嘎嘎
五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 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存。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學派所推崇。 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 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 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 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 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 有人稱它為般若,或圓滿智慧; 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 有人稱為大手印; 有人稱為唯一本體; 有人稱為法界; 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 有人只稱它為平常心(覺)。
六 現在為你開示本覺。要點有三: 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纖毫痕跡; 向未來之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 安住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如此的覺照,實在平凡無奇, 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 若僅僅純粹的觀察,唯見明空之境,並無任何觀者存在, 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 此覺空明無染,非由他生, 它真實無雜,明空不二。 它既非永恆,亦非受造, 然而它絕非虛無,因它光明遍在。 它也不是單一的實體,因它明顯地遍存萬物。 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質和合而成, 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 總之,我們本具的自覺,絕非源自任何外物。 如此方是真正觀察實相之道。
七 在這本覺內,法報化三身圓滿如一。 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 因空性圓具光明朗淨,故是報身; 因它能夠自在顯現,故是化身。 這圓滿一體的法報化三身,便是覺性的本質。
八 諦聽這殊勝的開示, 你頓見自己當下的本覺原是如此, 本來空明,纖毫未染, 你怎能說,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 你的修持本無所執,亦無所求, 你怎能說,你修持不佳? 既然你的本覺就是這個, 你怎能說,你尋不著自己的心性? 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 你百般尋找,為何仍說你找不到那個起心動念的人? 由是可見,起心動念的主體根本不存在, 然而此念確有,你怎能說此念未生? 你只需隨任此念生滅,不修不整, 你為何還說自己無法進入空境? 既然你只需順其自然,無為無作, 你為何還說,你對它們一籌莫展? 何況明、空、覺性,本是圓滿不可分的一體, 你怎能說,自己的修持一無所成? 既然本覺是自然出生、自然圓滿,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 你怎能說,一切功夫只是徒然? 既然所有念頭都是當下生起,當下寂滅解脫, 你為何還說,你不知對治之道? 既然當下的覺性本來如此, 你為何還不識自己的本性?
九 自性本空,它真的無實無根, 你的自性也如虛空,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你真的不用先入為主地秉持著空觀, 那自然生起的本覺,從無始以來一直空明朗淨, 好似太陽一般,由核心自然發出光熱,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這本覺本智,真的是不滅的, 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無止盡,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心念變化無常,真的不是我們的意念所能盡解, 它們就像微風一般難以捉摸, 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不論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體顯現, 就像明鏡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 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世上紛紜萬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內解脫, 就像空中的雲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滅, 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十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在修持之外,豈另有修持之人?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在事行之外,豈另有行者之存在?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除了三昧耶戒之外,豈另有守戒之人?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除了證果之外,豈另有悟者之存在? 你應該仔細觀照自己的心性,審思再三。
十一 當你外觀身外虛空, 若無雜念,亦不受外界所染; 你再內觀自性, 亦無念者以念向外造境, 那麼,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淨,無垢無染。 你的本覺淨光,即是法界本身, 好似無雲晴空中的太陽, 陽光雖無形無相,卻光明遍照。 不論你了解與否,此乃最勝法義。
十二 這本來圓滿的淨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 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無母,真是不可思議! 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 它既無生,故也無由而滅,真是不可思議! 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 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身,真是不可思議! 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議! 它存在每個人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 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果,真是不可思議! 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是不可思議!
十三 何其奧妙! 這當下的本覺空明朗淨,無實可執, 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 它涵括一切,卻不受任何觀念事物所羈, 僅此,即是無上的修持。 它不修不整,又是言語道斷, 僅此,即是無上的道行。 無需四處追求,它本來圓滿具足, 僅此,即是無上的證果。
十四 殊勝之正道有四: 殊勝的正見: 正因當下覺性光明朗淨,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殊勝的正修: 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殊勝的正行: 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殊勝的正果: 正因當下覺性就是這光明朗淨,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十五 今開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 不易之正見,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不易之正修,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不易之正行,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不易之正果,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十六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祕密教誨, 便應盡拋過去的知見及一切, 斷除未來的冀望及籌劃。 眼前這一刻,縱有念頭生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 既然,由究竟觀之,根本無法可修,故無需修持。 既然,那兒本不散亂,你只需心不散亂地安住此境, 不修不整也不散亂,只是覺照一切, 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爛。 當它生起時,稱為菩提心,亦即悟性。 因無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識, 因無所散亂,它是本體的光明淨性, 外境外相,既無自性,故自然解脫。 明空不二,是為法界。 一旦悟及佛性無道可及,無法可悟,不證自明, 便得如實而見金剛薩埵。
十七 下面的開示,將為你窮究六種邊見,並推翻其說。 不論當前的知見學說,立論何等分歧, 所謂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覺, 它是自然生起的無上覺性。 應知,觀者及觀照本來不二, 當你觀照,不妨尋找觀者為誰, 若遍尋不得, 此一妄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這妄見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 知見及持此知見之人並無分別, 若能不落入空見或空境, 當下的覺性頓顯空明, 這便是大圓滿見。 於是,不論識與不識,亦無分別。
十八 不論當前的修行方法,立論何等分歧, 你的日常覺心,具有透視觀照的能力。 應知,修持與修持者本來不二, 不論你在修行與否,不妨尋覓一番修持之人, 若遍尋而不得修持之主體, 你的修持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 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沈散亂, 當下無染的覺性自現光明朗淨, 這毫不造作的覺照,便是專一定境。 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十九 不論當前的行事標準,是何等的分歧, 你本具的元覺,卻是唯一本體。 應知,行為與行者本非二事, 不論你正在造作或無事,不妨觀察一下, 是否有一行者存在, 若遍尋行者而不可得, 你的行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 無始以來,事行與行事之人本無分別, 你若能不落入妄見,染著習氣, 當下的覺性剎那歸於清淨無染。 既不相應,也不排斥,隨順事物,不加修整, 唯此道行,方稱清淨無染。 如此,淨行與不淨行,亦本來不二。  
二十 不論當前的悟境證果,是何等的分歧, 心性的本質就是本覺,亦即本來圓滿的法報化三身。 應知,悟境與悟者本來不二, 你不妨尋找一下悟境及悟者。 若遍尋悟者而不可得, 你的悟境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悟境一旦寂滅,便是你新生的一刻。 悟境與悟者皆覓不可得, 你又不落於執著或貪瞋懼情, 當下的覺性便歸於本來的清淨無染。 只要了悟法報化三身圓具於你內, 此即無上佛果。  
二十一 本覺是不受不滅論或空見諸種邊見所染的, 此即所謂不落兩邊的中道。 本覺原來就是清淨無礙的常存覺性,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 因此被稱為如來性,即佛心或佛種。 你若明瞭此究竟奧義,便已超越一切論說, 因此它又被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即圓滿智慧。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觀念的範疇, 因此又被稱為大手印,即無上的象徵奧義。 因此,不論你了解與否,它皆自適其所。 由於它是涅槃極樂與娑婆苦海的根源, 故被稱為阿賴耶,意即一切種。 由於它本來面目平凡無奇, 這空明常在的覺性, 又被稱為平常心(覺)。 不論它具有多少個深奧而美妙的名相, 最終所指,不過是這當下覺性而已。
二十二 於此心外,向外馳求, 就好比外出追尋象跡,其實你的象正安居家中。 即使你通曉整個宇宙,也無法窮究這奧祕的究竟。 如果你不了解萬象皆出自一心,便無由證得佛果。 不知識取本覺之人,自然向外馳求, 一味向身外尋求自我的人,怎會找到自己? 好比一個笨人,進到人群中, 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 一旦忘失自我,便四處亂尋, 不斷誤將他人當作自己。 同理,如果你不知萬物之本性, 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便會再三流轉於娑婆。 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來心性就是如來, 涅槃便變得遙不可及。 所謂娑婆與涅槃,全憑你一念無明或一念明覺。 若由究竟義觀之,兩者本質實在無所分別。 你還以為它們存在於你的自性之外, 真是極大的錯誤! 其實錯誤與無誤,本來也是一味(自性而已)。 一切有性的心念本來不可分割, 不修不整的心性, 只需安住本來自然之境,便是解脫。 如果你認不出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 你便無法認識法界的實相。
二十三 你應努力覺照那自始自生者, 由外相觀之,起初似有所生, 存在期間,似有所住,最後終將歸於某處。 可是你若加以細究,它卻似烏鴉照井, 當烏鴉離井而去,牠的倒影也一逝不返。 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 既由心生,也由心滅, 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淨, 有如天上穹蒼,它的空虛與澄澈本不可分。 自生的本覺雖能生出外境, 變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萬象, 此即法性,也是實相。 它雖藉外相來顯示自身的存在, 你心中卻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 由於它是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視為虛空。 但虛空只是心性的一個比擬而已, 不足以涵蓋其意。 因為自性雖如虛空,卻具本覺,無所不明, 天空卻無覺性,它的空虛好似死屍一般地空虛, 了無生命, 因此,心性的真相,是無法以天空作譬的。 總之,能毫不散亂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 何況紛紜萬象,也具有俗諦(相對性的真理)的價值。 沒有任何現象真正地存在,它們遲早會消逝。 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現象, 只不過是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覺察。 每當內在的心境有所改變, 感受到的外境也隨之變遷, 因此,你所見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 六道眾生都是依照自己的業報而認取外境的。
二十五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論,或以不滅論來駁斥空論, 密法九乘中也各據立場來觀外境。 人們不僅觀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說立論也互異, 一旦執著於變化無常的表相,謬誤便由此而生。 你若能對自心所見的表相, 不論它們是虛是實,始終不執不取,便是佛境。
二十六 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 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就是自性, 此念當下解脫。 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個宇宙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貪瞋癡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魔難障礙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這也是心性的流露。 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二十七 正因自性無礙的本質,境相才能不斷生起, 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體。 因此凡是生起之現象,必將在心性內自然解脫, 不論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稱它, 由究竟觀之,心性不曾離開過一切而存在。 這一體性並非建築在任何有形基礎上的, 它雖是一,你卻無法由任何一邊而得其全貌。 它也不是存在某處的實體,因為它不由造作。 它也不是虛無,因它的光明及覺性光輝遍照。 它更不是各種形色,因為空性與光明是不可分割的。 當下此刻的自覺是如此空靈及實在, 雖有此覺照,卻找不到覺照的主體, 所悟實在只是被悟而已,一無實質。 只要據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脫, 我們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意識的干擾, 當下體認一切。 有如芝麻榨成麻油,牛奶攪成奶油的過程一樣, 不經榨壓,哪來麻油?不經攪拌,哪來奶油? 一切眾生雖本具真實佛性, 不經修持,如何證入佛果? 若肯修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脫。 他雖不了解其中學理, 仍能從經驗中一步一步地調練自己。 譬如有人親口嚐過糖的滋味, 哪裡需要他人解說其中滋味? 錯失本覺,即使班智達(博學之士)也墮入歧路, 不論他們學問何等淵博,通曉密宗九乘的次第, 缺乏證量經驗,所說難免以訛傳訛, 離佛地益遠。 一旦了知本覺,一切功德業報當下滅盡; 若不識本覺,一切德行或惡業, 終將累積為業報,在善惡二界中輪迴流轉。 只要你能識破自性中空虛的覺性, 善、惡、德、業,便不致落實成報。 就如虛空流不出泉水一般, 功德與罪業在虛空之境也無法滋生業果。 那自生的本覺方能觀照透視一切, 以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是如此深奧! 你必須熟諳自己的覺性。 這祕密教敕何等深奧!
二十八 何等奧妙! 『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直接為人開示本覺, 這是為了未來眾生的利益。 此論雖精簡非常, 所有密法、要門、口訣,盡在於此矣! 我既已傳授此法於當世,仍另將它隱藏某處, 作為巖藏密法, 使未來善業成熟之人,有緣聞此妙法。 三昧耶 嘎嘎嘎   以上論述是開示人的當下覺性, 定名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此文乃是鄔金教主蓮華生大士所作, 願這殊勝的解脫之道永不失落, 直到娑婆眾生畢竟解脫。   木牛年第八個滿月日,此巖藏定名為Rig-pa ngo-sprod gcer mthong rang-grol,取自Rigdzin karma lingpa傳承的Zab-chos zhi-khro dgongs-pa rang-grol。
一九八五年Vajranatha恭譯為英文,
一九九一年劉巧玲恭譯為中文,
迴向眾生畢竟解脫。

中陰忿怒尊

能迷即能悟,即能做鬼亦能成佛,貪嗔痴的反面即是成就解脫,一切眾生在死後三天半後,便會親見貪嗔痴三毒所化現的忿怒相,這就是所謂的中陰時期,如果能不畏烈火強光,狂風轟雷,投入此忿怒尊身,即能脫離輪迴過患,遠離生死顛倒,無邊痛苦,上圖即是成就者所繪製的中陰忿怒尊相,時常端視憶念,時候到來,便能發揮作用,認出自性,究竟解脫,始知此圖之寶貴難得。

偉大的頂果欽哲仁波切

頂果欽哲仁波切,利美運動大師蔣揚欽哲旺波的心意轉世,受教於雪謙嘉察仁波切及宗薩欽哲確吉羅卓,十四世達賴喇嘛的上師,欽哲仁波切的偉大,不在於他是蔣揚欽哲的轉世,而是他至上的心靈與身體的佛法經驗,以及對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慈悲,有幸聽聞他的教法,或是受教於他的眾生,必定能登彼岸,脫離六道苦海,頂果欽哲生生世世的照顧,這個是無庸置疑的,唵啊吽別炸咕嚕貝瑪悉地吽。

頂果欽哲仁波切開示——身體
身體只是一個盛裝各種污物的皮囊,人們啊!切勿嬌養它,裝扮它。
「我艷冠群芳」一個美麗女人想著,「我可以誘惑任何我想誘惑之人」 事實上,她動人的身軀不過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點也不漂亮美好。
人身如同一隻盛裝了排泄物的精緻瓷瓶,一打開它 就令人作嘔。
我們耗費心思來照料身體,用最鮮美多汁的菜餚餵養它,用最時髦的衣飾裝扮它,努力讓它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是多麼的浪費時間!
除了墓地,身體沒有其他歸宿;在墓地裡,它將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來餵養鳥禽。
當我們擁有足夠食物來維持生命,擁有足夠衣裝來遮身蔽體時,我們還需要什麼呢?
我們的心靈上師有了這些就心滿意足,他們從不貪圖奢華的衣飾或價格高昂的精緻佳餚,他們嘲笑安逸和名聲。
因此,我們平日對身體的關注無功德可言;然而,它卻可以成為修持佛法、價值無可估計的工具;可惜的是,我們不應只是盡可能地讓它享受歡樂與舒適,我們必須善用它,用它來趨近證悟的境界。
如果你無法停止迷戀身體,那麼你的執著與貪愛只會增加;我們應該把身體視為一個幻象,一個夢中的色身;我們應該只給予身體必要的照料,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然後把全副心力用於修行。 如此一來,我們有朝一日就會變得跟菩薩一樣;菩薩毫不執著於身體,隨時準備佈施他們的四肢、眼睛、甚至生命來利益他人。

Sunday, October 01, 2006

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


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 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不空海口授三昧耶戒金剛阿闍黎蓮華正覺筆受

  余僑渝三年,有求法者,輒舉蓮花生大士之法相授。多有以大士之族姓事跡為問者,恐無以徵信而傳久遠,乃出大十聖跡功德記,口授其義,命人譯成漢文,仍附藏文於後,以存其真。
  此記為西藏成佛喇嘛登裡勇眾冷把所造,述大士聖跡功德最為簡要。學者既得師傅,又能遵十日之教,精勤修持,則其感應成就無限量也。
        中華民國十八年夏曆五月既望 諾那呼圖克圖序於重慶
----------------------------------------------------------------------
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
          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不空海口授          三昧耶戒金剛阿闍黎蓮華正覺筆受
南無法身常住,三際一如,蓮華生上師。南無報身清淨,相好無倫,蓮華生上師。南無化身變現,羯磨無量,蓮華生上師。
  蓮華生大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如來,身口意三密之金剛應化身。為度惡性闡提魔外,令生正信,及為六道有情,現六道金剛,令各得即身解脫故,出現於世。於釋迦牟尼世尊涅槃後八年,應佛懸記,夏曆七月初十日,在西印度達喇郭嘯海五色蓮花中化生。生而成佛,天降甘露沐身,即傳法於海中女神。西印度國王恩漲波迭,親往海中蓮花上抱歸,立為太子,選女文昌儱 妻之為妃。旋禪以王位。
大士在位,具有輪王七寶之瑞。後感金剛薩埵 空中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乃遜位出家,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世尊預囑傳付之法:幾顯密經軌,究竟法義,皆深得釋迦牟尼如來師承口訣。阿難尊者為說戒時,持地佛母來獻袈裟,十方諸佛現身加持,同贊善哉。復虛心苦行,歷事諸師,精通五明、天文、輿地諸學。在印度、尼泊爾、古塔婆幽靜古祥地,勤修禪定,得三約嘎。於秘密主金剛手,金剛佛母,阿達爾嘛諸佛,受無上密五部心傳大法,及嘎嘛契印,丹菩遣法爾成佛總持門,即身成就無量壽如來無上悉地。爾時大士請求金剛佛母傳外內密一切法要。佛母曰:「密無師承,不得濫學,宜先灌頂。」大士乃求一切佛現身灌頂。佛母作哈哈聲曰:「甚善。」乃為灌頂。大士自見一切佛入其身,舉體變成吽 宇,觀音化身成就.復為灌嘛哈母札頂,一切義理開顯,觀音報身成就。復灌馬王佛頂,三業清淨,慈悲現前,微細煩惱,了不可得,觀音法身成就。又於金剛大總持世尊,受金剛阿闍黎灌頂,化身說法八種外密,報身受用八種內密,法身根本八種密密,悉皆成就。然此皆權巧示現,大士早已證五智佛,究竟法身,與阿達爾嘛如來,無有異別。
  大士為調伏剛強難化諸有情故,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懾服。在印度尼泊爾傳法度生,歷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眾生沐其法雨而頓登十地,直證佛果者,其數無量。後應西藏王赤松德真聘迓,由印入藏弘法,而為藏密第一代祖師。王薨,嗣君幼,大士攝位輔政者十餘年,國中政教,如日中天,康藏佛教,至今弗衰,為世崇仰,實大士弘揚加持,肇其丕基。既而嗣君年長,復以藏土緣盡,預告行將入寂。爾時藏王大巨,長老四眾,懇誠哀留。大士曰:「我無來去,惟信我者,我即現其前而為說法。每月初十日,我自來視諸弟子。」
 言畢,口誦吽吽聲,四天王從虛空捧一天馬下降,大士乃乘之騰空以示寂。大士國土,在此界之西,名曰貝嘛洛渣。其國莊嚴,等於華藏。大士住彼,面常東向,以慈悲心,攝引有情。若有禮拜憶念者,光明立至,覆護其身。深心依止,得其法要者,莫不解脫。其威神功德,度生事跡,若增一劫減一劫,說不能盡。
  爾時藏王太妃,禮請大士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大士告太妃言:「因杲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為依止。虔誦四歸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基。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蜜,了知諸法,猶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大士教法循循善誘,簡明易入,隨眾生根,普門攝受。無論業障輕重,宿緣淺深,遇斯教者,必定成佛。
  大蓮華經大士懸記正法興替住滅,略曰:南閻浮提釋迦佛教法住世,原有五千五百之因緣。因度女人減五百年。釋迦佛出世時,人壽八十歲,後每過百年,減壽一歲,至人壽五十歲時,戰爭疊起,風俗澆薄,毀壞佛說經典,塔婆制多,城池堡壘亦多撤毀。天魔惡神,威勢熾盛。天運無常,晴雨不時。五穀不登,餓殍遍地。疾疫時作,人不自主。兄弟相訟,母女相猜。女人多不貞良,小兒不受約束。生時不軌正道,死後多墮惡趣。有多佛徒,身雖出家,心不入道。當爾所時,無上密乘,乃見發達。繼後年月日時分寢變,精華漸減,糟粕僅存,人壽十歲時,法遂隱滅。久經時劫,摩巴佛出現,密乘乃復出興於世。今時丁末法,眾生業重,魔外熾盛,密乘正為契機。蓮華生大士為娑婆世界密乘法王,十方佛剎,無不現身。以東土眾生密機漸熟,乃應時節因緣而至。諸方緇素,若發心造像供養,修持其法,能消除一切災難魔障,得財增權,無病長壽。楞嚴三昧,甚深智慧,乃至無上菩提,速得究竟成就。大士悲憫後世眾生,情執深重、妄想分別,於自性淨妙菩提,不能顯得。必以諸佛所證陀羅尼大總持法門,示教奉持,令身口意三業,等同佛之三密,不歷僧祗,斷塵沙惑,證法性身。故為說自證總持,及傳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六道金剛,如後諸真言。是諸真言,是諸總持,功德威力,不可思義。隨持其一,即等於持一切修多羅藏。若發宏深願,饒益眾生,以為念誦,則感應神速,微妙難思。世出世間,諸種悉檀,隨其所願,皆得成就。
  爾時大士將欲入寂,敏達那娃佛母空中現身,讚歎大士三十二相、八十隨好,諸多功德。復告眾曰:後世受持大士經法者,所有息增懷誅四法,皆得成就。地水火風空一切災難,皆得免除。如摩尼寶,能滿眾願。行者應知,大士名號,甚難得聞。是經尤甚難遇。是經所在,即為有佛,一切天人,所應供養。若自讀誦書寫,或勸他人讀誦書寫此經,常得大士及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速能消滅極重罪障,成就悉地,登灌頂位;現世福德智慧,以為莊嚴;若發願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或大士剎土,臨命終時,決得往生;十方諸佛國土,亦得隨願往生;若無諸疑猶豫,即時見佛聞法,證無生忍;諸波羅蜜,三昧總持,以次具足,疾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蓮華生大士心咒   嗡,貝嘛別札,吽 。
  觀世音菩薩心咒   嗡嘛尼,貝彌,吽 ,啥。
  阿彌陀佛心咒    嗡,阿彌爹娃,啥。
  六道金剛真言    阿,啊,夏,沙,嘛,哈。
連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竟